家长说 | 我与孩子共成长
#WeareWellington# 主题活动旨在邀请惠灵顿社群的学生、家长和教职工来分享他们的经历、感想以及在惠灵顿度过的时光,最终体现出惠灵顿教育对他们的意义。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学生April和Abby的父母来分享他们在幼儿园的感受和经历。Abby是幼儿园雏鹰班的学生,April已经从幼儿园毕业,目前就读于我校小学部3年级。
Abby 和 April一家
开始为April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是经过了很多很多的对比。我们后来慢慢了解到更多,觉得在惠灵顿,尤其是整个教育体系,还有教育理念是跟我们非常契合的。所以说后来在妹妹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也送到这边来了。
姐姐最先加入惠灵顿幼儿园。那年应该是我们这边刚开始双语,我们也是对比了一些天津我们能了解到的幼儿园,咱们这边一个是硬件方面,还有一个是教学理念,是我们认可的。因为我们认为,以后这个世界还是多元化的,希望孩子从小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开放、包容、世界化一些。
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这些年在幼儿园,比较认可这边。因为也能看到April的变化,而且她身上的一些特质也是家庭教育非常认可的,比如说她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她在独立性上面的变化也是我们觉得非常好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咱们是一贯制,很多在幼儿园这边就已经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到小学就非常的受用。因为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这个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好的,让她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让她觉得学习是一贯性的。
因为其实我们刚开始把孩子送幼儿园的时候,她的情绪变化是比较剧烈的。但是后来通过这几年的幼儿园的学习,她从来没有一天说我是不开心,或者说我不想去学校的。而且我说的独立性不只是说在学习上面,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整体能力的提高。她很多事情,包括在家里她自己自立方面的事情,学校也在教,包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方面,我们的理念跟学校非常的契合。所以说她的这个变化,跟她的前一年比,我们每年都是非常满意的;孩子变化还是比较多,我们能看到。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比较认可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家校沟通这一块。我觉得咱们的家校沟通一个是比较密切,第二也是会针对到这个孩子,能让我们知道她的变化,会互相配合和沟通起来,解决孩子身上一些潜在的问题,或者说能让她通过某件事情变得更好。这是我们也非常看重的一点。
孩子真的会变化很多。比如说,至少在我周围,姐姐April和妹妹Abby从自立能力都属于发展得会比别人要早一些,我觉得这个跟老师交流、和她沟通是很重要的。比如像我们妹妹虽然有时候也会说我不想去上学,但是她的原因不是说我不喜欢学校,而是说因为我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她只要到了学校门口,她就很高兴地去上学,所以说我们认为包括老师做的,包括孩子跟老师的关系,相处得是非常好的。不会让孩子有一些逆反或厌倦的一些现象,证明老师肯定平时工作中跟孩子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幼儿园对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个标准,EYFS。我觉得对孩子的标准不能是统一的。比如April,她的生日是比较小的,可能跟她同一个年级的孩子有的年龄比她大。差这些月份的话,其实她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幼儿园的老师是针对每一个孩子她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一个评价。包括这个教育理念,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合理的。
在April上中班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老师Ms Jordan在Tapestry上面发了一个观察记录。Ms Jordan写到一段时间以前她教了April一首歌,但是当时可能她并没有像其她小朋友一样很完整地唱出来。但是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有一次她在做游戏的时候就突然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下来。然后老师就把这个瞬间捕捉下来,放到Tapestry上。我当时真的是非常有感触,因为可能像我们从小接触的那种理念,可能就是说你考试过了就是过了、考好了就是考好了或者怎么样,但是这边的观察的话,就是让我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地在观察这个学生到底是不是习得了这个知识。而且她非常有耐心,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她还记得这件事情。所以我当时这个事情印象非常深。后来到小学,我也发现April的特点,她就是慢热型。她不是那种我很快就能怎么样,但是她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真真正正地能把这个知识给吸收到。所以说这件事情其实给我们家长也有一个启示,怎样去看待孩子的学习,不是说只看一时的成绩或者是当时的表现。
其实说实话现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家长的焦虑都是很大的,包括我们也不例外。但是有时候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从学校这边获得了一些支持和信心,尤其是在更深刻地、更长时间地了解了学校和老师以后,我们获得的这种支持或者信心会更大。今年Ms Nini在学校组织的一个成长型思维的讲座上做了演讲,当时她也是生完孩子之后回到学校,现在又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然后分享给大家。我觉得你看一个老师在这个幼儿园待了这么长时间,从她可能以前是刚入职场,到她生完孩子又回到这个学校,她的成长就让我们能看到,这些老师们真的是非常投入到自己这份工作中。其实我们就是看到她们的成长,也是看到幼儿园的成长,我们对这边的信心会越来越足。
我们的幼儿园是不停地在成长,其实它每年都会有变化,每年的变化在我们看来都是正向的变化,它都会越变越好。April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刚刚成为幼儿园。在这个双语的环境里,幼儿园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越来越贴合现在的社会和教育的理念。它会融汇中西的理念,这个我们认为是很难得的。不是说我今天做得好,我就停止了,它是一直在进步的,这个是我们很认可的一点。而且我们能感觉到这个变化,April从这个幼儿园毕业以后,Abby过来的时候,学校还是会给你一些更新的理念,一些新的知识。我们认为现在以Abby在这个幼儿园的情况,她应该会比姐姐当年还会要再好,就是因为理念更新了,越来越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认为幼儿园一直在进步,这是很重要的。
April刚刚来到幼儿园的时候, 因为毕竟我们当时也是刚刚了解这个双语教育,所以那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期望的是她能更好地、更多地说一些英语。但是经过她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包括她后来到小学部,又包括妹妹Abby上了这个幼儿园之后,我觉得其实真正双语的环境,不是说我多说英语就好,因为我们整个这个环境就是一个沉浸式的,孩子能够说英语其实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孩子在两种语言环境下,这个对她的整个的思维,包括她的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影响其实是完全是不同的。对她的影响也是跟只学一种语言,或者是只上一两节外教课那种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双语并不只是说把英语说好,我认为真正能做到两种语言同时输入给孩子,这个是我更看重的。现在幼儿园的改变是,过去是外方老师说一句话,然后中方班主任去翻译一下,给孩子来去理解。但是现在我们变成了我们不去翻译它,我们用两种语言同时来进行教学。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说我们在理解了这个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引入更多的知识。
比如说像母语是中文的孩子,用中文让他能够更纵向、深入地去理解某一个知识点,然后我们的外方老师就某些特有的词汇进行解释。我觉得这种方式真的是特别适合低龄、认知还没有建立的孩子,因为他特别需要我们用母语去把认知建立,这样他才能在两种语言上去同时都去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单纯地只用英语输入的话,其实有的孩子他是不懂是什么意思的。所以现在的这个变化我也是觉得我是非常认可的,我觉得对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长的分享会,这个真的是对于我们家长来讲,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觉得可能天下没有一个母亲是不焦虑的,只是说或多或少的都会焦虑自己的孩子。但是当你坐到一起,大家把你们的这些焦虑都说出来的时候,然后听到别人可能有什么智慧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你真的是特别感同身受。而且毕竟大家都是相同的一个环境下的孩子,所以说更有借鉴力。包括最近学校又恢复了“惠灵顿之友”的那些活动,对于我们来讲那就是更丰富的活动了。因为本身我们也是非常愿意来参加这些活动,所以说只要学校是有家长能参加的活动,我们都是会尽力地去参加的。
我感觉还是跟孩子更近了。她做什么你知道,或者说你跟她说一个变化她也知道。因为学校对于孩子来说,现在待的时间比在家里要长,家长其实跟孩子在家里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一个你们彼此都熟悉的环境,这时候你们共同语言就会更多一些。这个我觉得就有助于更好的沟通跟交流。这样我认为沟通比较高效,也比较有意义。
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个人是没有任何经验或者是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是我们两个人在家里希望营造一个非常温馨的环境。我们告诉孩子,如果家里多了一个妹妹,或者是你有一个兄弟姐妹,我们整个家庭去做很多事情的话,会比我们只有一个宝宝会更好。在学校她们两个人是有互动的,姐姐课间的时候会来幼儿园这边看一下妹妹,妹妹看到姐姐也会非常的开心。这种感情的话可能我们俩不能理解,因为我们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我从她们的这种感情的交流上,能感受得到她们是非常爱彼此的。
当然了,这个家里有两个孩子,吵吵闹闹这也都是避免不了的。咱不能说都是那些美好的一面,但是我认为这其实就是真正的生活。而且她们能够从彼此的这段经历中能感受到很多,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是没有这种方面感情的连接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问Abby,“你从幼儿园回来了,今天开心不开心?发生什么事了?”她跟我们聊的是一个话题。等到姐姐再问她说,“今天你交朋友了吗?”她说我今天跟谁交朋友了,玩了什么。完全是另一套对话,她们是另一种连接。我们是非常愿意看到这方面的。所以说我觉得其实有多个孩子的话,其实这方面真的是比一个孩子不能说更好,但是说感情的这种连接是我们整个家庭非常愿意去看到的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