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择校季,正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发力节点。
今天,咱们一起长长见识,来看看一所国内“天花板”级别的幼儿园,在教些什么?给咱们带孩子有哪些启发。
先简单介绍下,这所幼儿园就是天津惠灵顿幼儿园。天津惠灵顿作为英国惠灵顿公学的第一所海外合作学校,目前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简单科普下,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建于1859年,维多利亚女王于1856年亲自为学校奠基,是英国世界Top贵族名校之一。
今天,咱们看的惠灵顿幼儿园,最大的特色就是结合了被誉为“现今世界上最权威的婴幼儿教育标准之一”的英国早期教育方案EYFS(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和中国早期教育学习与发展指南,形成了独有的课程体系,助力孩子成为面向未来的全球小公民。每一个游戏的设计,每一轮探究式学习,背后都有大量专业科学的理论支撑,“从入园开始,每个月不同的孩子会达成哪些成就和目标,其实都有非常明确的方案和指导。”具体幼儿园在教些什么,孩子们能收获什么?带着满心疑问,我跟 Lisa(惠灵顿幼儿园的中方园长)做了一次深度采访。即使我对这次“开眼界”做足了心理准备,然而几个小时的访谈下来,我还是被深深震撼到了!接下来,跟着 Lisa 的访谈,为大家拨开层层迷雾,真实的感受下这类高大上“国际范儿”的幼儿园长啥样吧~Jan Bennett 园长
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此外还拥有多项高等教育相关资质,包括牛津大学特殊教育需求专业文凭、英国国家学校领导学院颁发的国家校长专业资格证书(NPQH)。她还拥有英国教育标准局的检查员资格。Jan执教已有32年,曾在多所学校多次担任领导职位,包括在伦敦一所幼儿园担任园长,以及伦敦一地区的学校发展顾问职位。Jan一直对早期教育及STEM课程(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充满热情,她相信幼儿园的孩子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Lisa Li 园长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已有17年早教工作经验。她拥有美国AMS3-6岁认证教师及教师培训讲师资质,是资深的幼教管理专家,拥有国际、双语幼教集团教学管理的丰富经验。
很多人认为,希望我的孩子在早期阶段更好的去学习第二种语言(或更多语言),他希望孩子是单纯的接触英文(或第二语言),甚至有些家庭会觉得娃完全不需要学中文了,只学英语就好了。但是我们看大量的早期教育研究报告和现在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成果,都显示:当孩子把自己母语建立得非常扎实,同时建立了很好的文化自信,会促进Ta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发展,使第二语言更好的得到发展。我们是个双语学校,从一所纯国际的幼儿园慢慢走向双语,其实有7年的探索,我们尽量给孩子做到两种语言同步推进。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骄傲的。EYFS是英国的早期教育基础大纲,就是早教育体系,我们在2017年,融入了中国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也就是说,一套是英国本土的先进的幼教课程体系,一套是中国幼儿园需要遵循的一个早期教育发展大纲。我们先把这两套大纲最大程度上去结合,同时汲取中西方教育的精华。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早期教育不同阶段要求孩子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看哪些点是中国教育中非常有特色的,哪些是在英国教育中强调,而国内教育可能还不太涉及的,我们把这两个最大程度结合,形成我们特有的、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的惠灵顿双语教育体系大纲,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课程体系。希望孩子从我们学校走出去以后,可以熟练应用两种语言,同时也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双语并不光是语言的应用,更多的是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我们当时从单纯的国际课程体系到双语体系转变的的时候,对家长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大家了解到双语教育,并不是减少了英文,而是在从前基础之上给予孩子更多关于母语语言以及文化上的支持,是教育再次的升级。
因为在我们的学校,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老师,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一个环境中,首先要建立自我文化的自信,同时也愿意包容和了解其他的文化。
双语平衡的方式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年级会有微微的区别,比如目前小小班的中国孩子比较多,所以中文比重也会大一点,占比70%左右,要帮孩子们去建立一些基本常规。
但随着孩子们理解力的提高,到了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的时候,我们就会再降低中文的比例,增加英文比例,理想情况就是两种语言各占50%,就好像在家里爸爸说英文,妈妈说中文,孩子们一直沉浸在两种语言的环境之中。
比如,一般学校都是一个班主任,我们这边一个班是两位班主任,一个外方老师和一个中方老师,他们需要密切的合作。两位老师要共同计划co-planning,一起教学co-teaching。
中国老师和外国老师是平等的,职责都非常重要,外国老师在班里会全程说英文,中国老师更像一个桥梁,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第二个语言。他们要用更精确的中文去提供给孩子。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保证让孩子们日常听到更多的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那我接着讲讲我们学校这一套育人体系中,表现在课程上面有哪些独特之处吧。
最简单的说,就是 Learning through Play(可以与杜威的Learning by Doing作联系), 也就是说在玩中学。在惠灵顿,我们一直坚信:教育不单纯是在教室中发生的,它一定要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生。
我们把户外也定义为“没有屋顶的教室”,因为我们所有在屋子里面可以实现的孩子教育,在户外照样可以实现。
在Lisa的印象中,小朋友几乎每天都享有充分的户外时间:“平均每年大概也就有2天我们不户外,那两天风要大到能把树吹倒” 为什么我们如此注重户外教育呢?那我就先简单的说一下孩子需要发展的领域吧:其中有4个是主要的领域,也就是说当你把这四个领域做好了,其他的领域就会事半功倍。1、 体能发展 physical development
它包括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发展,当小朋友很小的时候,他可能更多的需要大肌肉,包括他的平衡性,攀爬的跑、跳、投、搬运的能力。举个例子,我们的小小班,小班,教室布局上教室都会会打开一个通往户外空间的小门,我们叫indoor outdoor free flow, 就是说小朋友可以我选择在室内玩儿,同时还可以选择在室外玩儿。他们可以在户外玩泥巴,可以去种植,可以搬运大的积木去建构某物,可以做大型的玩沙玩水的活动。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我们需要不断把他的大肌肉更加精确到他的小肌肉的发展,也就是说他可以使用工具,逐步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来工作,比如可以使用某些东西去挖,去捏,去夹,去穿等等。
因为这些肌肉的发展是直接惠及到小朋友大脑和身体协调性发展的,也为未来他的书写做了准备。2-3、沟通与语言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中文、英文)
也就是说孩子的听和说的能力,这里分为中文和英文的听说能力。就是如何去听别人说话。小朋友经常更喜欢去说,但是他能够认真的去听,他能够理解别人的观点,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建构在别人的观点上继续延伸吗?他可以用完整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针对这些方面,我们每一个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要求,就是他的沟通和语言的发展目标。4、个人社会情感发展 personal social emotional development我们说小朋友到了两三岁应该上幼儿园了,那有的家长可能就会觉得,如果在家里有人可以照顾,有必要那么早去幼儿园吗?
其实有很多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小朋友需要发展哪些方面,随着小朋友长大了,他除了跟成人去交流,他需要跟同龄人去交流。比如说他喜欢的东西刚好他的同伴也喜欢,那如果他想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通过谈判,还是通过他的沟通表达,去争得某个东西,应该如何表达?或者说,小朋友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假如别人想加入我的游戏,我同意,我怎么说?不想同意,我又怎么样去表达?
对于以上情况,除了语言,我们更多其实要关注到孩子情感和社交的需求,这就是这个四个主要的领域。
在Lisa的记忆里,每逢下雨天,孩子非常愿意在外面玩,尤其是下雨天,孩子喜欢淌着水洼玩,他们会特别开心,孩子们穿好雨靴在水坑里尽情地玩各种颜料,吹泡泡。等太阳出来的时候,之前的洼水怎么就消失了呢?孩子们会惊讶地问“水去哪了?”
之后便开启了和孩子们研究新话题——水究竟哪里了呢?有时孩子会说下雨的时候可以从水洼上映出彩虹,那为什么呢?光又是怎么折射过来的呢?这就是我们探究学习的主题来源。
我们利用起不同的天气,和宝贵的大自然资源,这个过程还是非常精彩的。
咱们学校特别注重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把孩子带到生活场景里去做这个学习。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幼儿园里面的教师角色也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先要看到小朋友他的学习方式什么样是最有效的,孩子6岁之前,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一定要充分去参与、去体验、去动手。
所以在惠灵顿的学习中,就是老师们一起计划孩子可以怎么玩,又可以在玩的过程中达到什么目标,在玩中去得到了其所需要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是观察者,他们要一直去观察孩子现在发展到什么水平,接下来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在计划中设置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去达到发展目标(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老师们在观察中,会不断对孩子们的发展进行测评,测评并不是说普通意义上的考试,而是通过老师们日积月累的观察和跟孩子的对话,去记录孩子在每一个领域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接下来以便调整后面的计划。
我们的主题活动期间(可能是最开始,也可能是快结束),通常都会做 Educational Visit ,就是研学活动。比如说,讲农场主题的时候,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去农场,让他看到真的农场和农场动物,把学的内容和日常生实际生活建立一个链接。
比如说我们在讲建筑,我们也会带孩子们去看不同风格的建筑,去了解一些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历史与文化等等。我们说,要把知识和现实相链接。因为最高形式的学习是apply,也就是说我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把他学习的知识、技能、概念更好的与日常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到这里,园长对惠灵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做出了更深层的阐述:惠灵顿幼儿园采用英国早期教育体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和孩子都是中文和英语两种交流,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个人情感、社交、性格的养成。在这个过程中,但我们并不苛求孩子究竟会背会写多少单词,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可以用书写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未来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因素。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因为孩子都有不同方面的潜能,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去发现并把它放大,当你把这种观念深深植入孩子的心中,面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才会底气十足的应对。所谓人格的培养,重点就是他是否自信?是否善良?是否敢于质疑?他是否可以服务于别人?这些是相当重要的,也许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我们愿意跟随孩子的节奏。惠灵顿幼儿园有外籍的孩子,也有中国的孩子,未来有一部分孩子会继续在国际学校的课程,有的孩子会进入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我们要保证他们的两个出口都很顺畅。孩子们享受同样的教育,不会分班,大班的孩子可以很自信的用双语听、说、读、写。当我们问到惠灵顿的学费这么贵,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家长们?在这里,园长给出了四个字——“物超所值”。目前,惠灵顿所采用的孩子成长监测系统,完全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孩子的成长优势和不足,老师会根据数据给与孩子更适合的教育方向,这相当于为孩子量身定制出一个专属的教育方式。目前为止国内也只有惠灵顿在这样做。家长会发现把孩子送到这里之后,一年的时间不到,孩子已经可以在中文、英文之间自由切换,同样也是中西思维方式的自由切换,他们敢于用纯正的英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敢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对身边的人有包容有分享,这也是惠灵顿一直都在做的隐形教育,培养一位积极、个性、独立、慎思、包容的终身学习者。从最早的纯国际学校,到如今的双语幼儿园,惠灵顿用12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独属于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早期教育之路,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更丰富多元也更面向未来。